在去年底首次突破10万亿的资产规模后,国内信托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无论是外界评论的“由盛转衰”或是在稳定规模后的酝酿转型,都无法回避现今行业面临的困境。虽然依旧是“最赚钱的金融产业”,但受累于实体经济而频频出现的产品滞期兑付却让这个美誉蒙上一层阴影。最新统计显示,8月信托产品发行数量环比下滑,收益率也不再高企,尤其是房地产信托发行量创30个月新低,规模骤减。分析人士表示,严峻的市场形势正催促信托业加快转型与创新的脚步,未来行业将进入调整期,包括投资模式、产品设计以及挖掘热点,而公司之间也会因业绩分化,出现并购、重组的新机遇
地产信托“风光不再”
年初至今,不断出现的信托产品兑付危机终于影响到了投资者的情绪,首当其冲的是曾经“领航”全行业的地产信托。
据用益信托统计,今年8月,共发行670款集合类信托产品,其中,房地产信托仅70款,数量占比10.45%;发行规模达121.2亿元,占整个发行规模的15.73%,占比排在金融类、基础产业类、工商企业类信托产品之后。而在以往,房地产类信托在所有信托产品中一直排名第一。另外,从成立规模上来看,8月份房地产信托也出现骤减,仅96.44亿元,占整个成立规模的14.26%,仅高于工商企业类信托占比。
与行业数据相呼应的是投资者开始远离地产信托,此前因高收益而被频频秒杀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卖不动”了,尤其是曾被银监会点名“高风险”的信托公司,如中诚、中融等旗下产品都开始延长成立期。
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信托在8月份出现量价齐跌,最主要的原因是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趋势不明使得信托公司及投资者对这一领域风险产生隐忧;同时,泛资管其他渠道对信托融资的分流加大了房地产信托的募资难度,再加上,监管要求促使部分地区房地产业务避险,都影响了投资者对房地产信托的信心。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均出现了回落的迹象。根据搜房网数据监测中心的数据,截至8月31日,沪深港三大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房企中,已经公布半年报的156家房企中,约一半房企的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随着房市降温,中国地产信托明年面临创纪录偿付,有关更多开发商将倒闭的猜测日益升温。数据显示,目前已发行的房地产信托在2015年必须偿付2035亿元人民币,这几乎是今年到期金额1090亿元的两倍。而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未偿付的房地产信托产品总额达到1.15万亿元,占所有类型信托产品总额的10.4%。
与此同时,由于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项目风险相对更大,近日监管层已经口头要求各信托公司谨慎对待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项目,尽量不做民营企业位于非核心城市的房地产项目业务。华宝证券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集合信托按所在城市划分,其中,一、二线城市共有293只信托产品发行,数量占比为69.27%;三、四线城市的数量占比则有约30%。监管的预警也会影响部分投资区域的房地产信托的发行。
近期,不少理财人士也开始建议投资者避开地产类和矿产类项目。用益信托网信托研究员帅国让认为,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关键是人们如何降低风险。投资者在选择信托产品时,首先要看融资方的资金用途及还款来源。“我建议选择有盈利前景、有政策支持的行业进行投资,尽量避免那些潜在风险或者不确定性较大的行业,尤其应当尽量避免选择那些还款来源不明确的信托产品。”帅国让表示,房地产信托的高风险性和房地产市场直接相关。房地产信托特别受到监管层及外界的关注,针对房地产信托业务的政策也更为集中和严厉。
步入9月以来,房地产信托的下滑形势并未得到扭转。9月的第一周,房地产集合信托仅成立3款产品,成立时规模为3.26亿元,占比仅8.14%。
当然,受冲击的不仅仅是房地产投资领域。数据表明,今年8月份集合类房地产信托产品,无论是发行规模还是成立规模,均创下2012年2月以来新低。其中,发行规模仅121.2亿元,环比下降45.5%,同比下降71%;成立规模96.44亿元,环比下降38.86%,同比下降66.81%。发行受限的原因除了对资金安全的担忧,预期收益率环比下降也降低了投资者的兴趣。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8月房地产领域1至2(不含)年期产品平均最高预期收益率环比下降0.58个百分点至9.14%,2至3(不含)年期产品平均最高预期收益率环比下降0.47个百分点至9.78%,3年以上期产品平均最高预期收益率为8.15%;工商企业领域1至2(不含)年期产品平均最高预期收益率环比下降0.72个百分点至8.71%,2至3(不含)年期产品平均最高预期收益率环比下降1.15个百分点至9.21%,3年以上期产品平均最高预期收益率为8.50%;基础设施领域1至2(不含)年期产品平均最高预期收益率环比下降0.05个百分点至9.08%,2至3(不含)年期产品平均最高预期收益率环比下降0.69个百分点至9.21%,3年以上期产品平均最高预期收益率环比下降0.03个百分点至8.50%。
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认为,8月集合信托产品收益普遍下跌,主要与市场资金面宽松有关。此外,收益率期限结构出现倒挂,也需要引起投资者注意。
半年报业绩“有喜有忧”
行业基本面的形势自然也牵连到了信托公司的业绩和收益。近期,2014信托半年报新鲜出炉,根据中国货币网上披露的相关财务信息,50家信托公司今年上半年共实现净利润188.4亿元,平均每家为3.77亿元。不过,包括中融信托在内的几家信托公司业绩呈现出同比下滑或增幅减缓的态势。
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50家信托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31.71亿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6.62亿元。50家信托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88.4亿元。按照平均来算的话,信托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3.77亿元。
从信托公司披露的中期业绩报告来看,50家信托公司中有16家披露了去年同期的盈利数据,有10家出现增长,6家出现下降。除了净利润同比增88%的平安信托,以及因去年同期亏损而使今年上半年盈利同比相对大增的西部信托以外,再无净利润增长同比超过50%的信托公司,与往年同期相比明显不景气。
分析人士表示,比较这几家净利润出现下降的信托公司可以发现,无一家公司的盈利水平达到上述50家信托公司的平均水平3.77亿元。这其中,上半年净利润水平相对较高的华融信托,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5亿元,与去年同期的4.3亿元相比,下降近20%。其次,天津信托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0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微降约1.8%。山西信托则出现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下滑的情况,营收下滑了9.3%,净利润下滑了21%。中粮信托也发生了更大幅度的下滑,营收同比下滑24%,净利润同比则大幅下滑42%。
在一众信托公司中,银行系信托由于上半年的银信新政增速明显放缓,同比下滑。交通银行(601328,股吧)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交银国际信托管理资产规模达到3512.6亿元,较年初增长23.8%。据其2013年半年报显示,交银国际信托的资产规模为2216.48亿元,较年初增长41.71%,今年上半年规模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7.91%。兴业银行(601166,股吧)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兴业信托的信托业务规模为5044.20亿元,较年初下降10.45%。相比之下,兴业信托在2013年全年的增速为68.07%。
市场人士表示,从目前披露规模的两家银行系信托公司来看,其规模增速均现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与今年上半年信托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保持一致。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此前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信托业管理的信托资产总规模为12.48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二季度较1季度环比增长6.40%,较去年末增长14.40%,但6月较上月下降了0.24万亿元,首次出现月度负增长;与去年同期26.56%的增幅相比,下降了12.16个百分点。就季度环比增速而言,2013年度开始呈现放缓势头,前3个季度环比增速连续下降,4季度环比增速为7.66%,小幅回升0.5个百分点。2014年前2个季度信托资产环比增速延续放缓势头—1季度为7.52%,较去年4季度下降0.14个百分点;2季度为6.40%,较1季度回落1.12个百分点。
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周小明表示,目前,信托业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下行增加了信托业经营的宏观风险、“泛资产管理”加剧了信托业的竞争、金融自由化萎缩了传统融资信托的市场空间、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规范减少了简单通道业务的市场机会。在此背景下,信托业结束了2008年以来信托资产高达50%以上年复合增长率的高速增长阶段,自2013年起增速开始放缓,2014年2季度增速继续放缓。
事实上,此前市场上已经出现关于信托公司业绩已到拐点的言论,而今年上半年业绩增速的放缓以及一些信托产品兑付风险的爆发则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说法。北京优选财富投研中心总经理张淑霞认为,信托公司的业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托公司管理资产的规模,在冲破11万亿元大关后,信托业豪放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
对此,周小明认为,虽然增长放缓,但行业目前发展总体平稳,表明信托业已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加快转型创新步伐
在周小明看来,目前信托行业原来的主导业务模式即具有私募投行性质的融资信托业务受到了巨大挑战,迫使信托业不断挖掘信托制度的市场空间,加快转型创新步伐。今年4月份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信托业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并指明了转型发展的具体方向。在市场压力和政策引导的双重推动下,信托业的业务结构开始朝着更加符合信托本源的方向优化。
周小明表示,信托的制度设计赋予了信托运用和功能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信托从大的类别说,可以分为理财信托和服务信托两大类。从信托运用的实践来看,信托业务目前仍然以理财信托为主,而在理财信托中,又以融资类信托为主、投资类信托为辅,这与国际上成熟的理财市场上投资信托为主、融资信托为辅恰恰相反。但可喜的是,虽然目前融资信托仍然为主,但比例逐步下降,这在今年2季度的运行情况中表现得尤为突出。2季度末,融资类信托规模为5.07万亿元,占比40.64%,与去年末47.76%的比例相比,大幅下降了7.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投资类信托占比则有所提升。2季度末,投资类信托规模为4.12万亿元,占比为33.01%,相比去年末的32.54%,上升了0.47个百分点。
在成熟的理财市场上,服务信托与理财信托一直比翼齐飞。但在我国,相比于理财信托而言,服务信托的发展则一直比较缓慢。服务信托的主要功能不是投资理财,而是利用信托的制度优势为客户提供财产的事务管理和相关服务,统计口径上表现为事务管理类信托。2010年末,信托公司全行业服务信托的规模仅为5201.29亿元,占比为17.11%,以后年度规模虽有所增大,但占比一直没有超过20%。今年2季度末,服务信托规模达到3.29万亿元,占比首次超过20%,达到26.35%,相比去年末的19.70%的比例,大幅提升了6.65个百分点。这不能不归功于业界深挖信托功能潜力、推动转型发展的努力。
与此同时,从信托财产的运用领域来讲,信托公司以其“多方式运用、跨市场配置”的灵活经营体制,总能根据政策和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信托财产的配置领域。今年2季度数据表明,就11.77万亿元的资金信托投向看,依然主要分布在以下五大领域,但信托投向占比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体现出受市场变化影响和市场的导引作用。
工商企业是资金信托的第一大配置领域,规模为3.22万亿元,占比达27.36%,相比去年末28.14%的比例,小幅回落0.78个百分点。基础产业是资金信托的第二大配置领域,规模2.72万亿元,占比23.10%,相比去年末的25.25%比例,下降2.15个百分点。其中信证合作业务规模1.11万亿元,占比8.88%,与去年末的8.81%基本持平。资金信托投向工商企业和基础产业占比的回落和下降,主要是受经济下行、实体经济加快结构调整、部分行业风险加大,基础产业过度投资风险显现的影响,信托公司顺应市场变化审慎应对的结果。金融机构是资金信托的第三大配置领域,规模1.64万亿元,占比13.93%,相比去年末的12.00%,提升了1.93个百分点。证券投资是资金信托的第四大配置领域,规模1.50万亿元,占比12.75%,相比去年末10.55%的比例,提升了2.2个百分点。信托投向金融机构和证券投资占比的提升,主要缘于信托业强化金融协同、扩大金融机构投资以及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显现,也反映出金融市场变化引导的作用。房地产是资金信托的第五大配置领域,规模1.26万亿元,占比10.72%,相比去年末的10.03%的比例,小幅上升0.69个百分点,这与今年1季度前房地产行业的平稳发展有关,但随着今年2季度开始暴露的房地产行业风险,资金信托投向房地产领域将更为谨慎。
结构升级聚焦“高端理财”
市场人士指出,伴随着经济增速的下行及泛资管的竞争,控风险已成今年信托业的主基调。
在监管层频频示警信托行业风险之后,一个更稳妥的托底方案正在酝酿之中。有媒体透露,《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日前下发到各大信托公司征求意见。根据这一办法,未来中国将成立信托保障基金有限公司,专门处理信托公司的坏账产品,形成互救机制。
此前,在2013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上,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提出,保险已经有了保险保障基金,证券有了投资者保护基金,银行也在酝酿存款保险基金,信托业也可以探索建立一个“信托稳定基金”。而随着该征求意见稿的公布,信托稳定基金将成为现实。
根据意见稿,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是用于防范信托行业系统风险和处置单体信托机构风险的资金。该基金将由中国信托业协会联合信托公司等机构发起设立,承载机构是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由这个专门机构负责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从征求意见稿来看,该基金使用要遵循化险救急、有偿使用原则,主要用于信托公司的机构重组和短期流动性救助。
文件规定,五种情形下信托公司可以向基金公司申请使用基金,其中包括,信托公司经营正常,各项指标符合监管要求,因单只优质资金信托计划到期,融资方不能按期清算支付资金,信托公司拟短期接盘而缺乏流动性支付的。另外,如果信托公司因严重违法违规经营,被责令股东退出或行政关闭,在实施恢复与处置计划后仍将影响信托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也可以申请使用。
据该文件显示,基金的来源主要包括:一是依据该办法按信托公司表内外资产余额认购的基金;二是基金公司运用基金处置信托业风险过程中形成的资产处置净收益;三是基金公司运用基金获得的投资净收益和利息收入;四是基金公司市场化经营的利润留成和其他合法收入;五是国内外机构、组织和个人的捐赠。
除了为信托行业营造制度和资金上的“防火墙”,推动行业自身“优胜劣汰”,实现良性循环,更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从半年报来看,目前信托行业已开始分化,各家信托公司的股东背景、业绩实力已开始显现。一些开展业务较早、资质较强的信托公司,将好于资质浅、股东实力弱的民营信托公司。
实际上,2008年银监会出台“新两规”,特别是今年4月份银监会“99号文”发布以后,目前国内信托公司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即定位于为高端客户提供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现代信托机构和资产管理机构。据统计,截至2014年6月末存续的12.48万亿元信托资产中,来源于各类金融机构自有资金的投资为4.40万亿元,占比35.26%;来源于以各类金融机构为主体的理财资金的投资为4.23万亿元,占比33.89%;来源于普通合格投资者(非金融机构和个人)的投资为3.85万亿元,占比30.85%,其中个人投资者最低投资金额起点在100万元以上,实际上大都是300-500万元以上。信托资产的上述投资者结构,以机构为主导、以个人合格投资者为辅助,信托客户的高端化结构已经初步显现。这从信托资产的来源上也清晰地体现出来。2季度末,以机构客户主导的单一资金信托规模占比仍居首位,达到67.99%;以个人合格投资者为主导的集合资金信托规模占比第二,占比26.36%;管理财产信托规模(机构为主)占比第三,占比5.65%。
业界普遍认为,信托公司的转型以客户的高端化为基础,而可行的信托转型方向包括:信托投资于货币市场,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资产管理业务;二是信托主要投资于资本市场,以家族信托、证券投资业务为代表的财富管理业务;主要投资于实业市场,以土地流转信托、消费信托、互联网金融等为代表的产业投资基金形式的信托产品。而无论是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还是土地流转信托等创新型产品的试点,目前均在大中型信托公司间展开。
此外,政策引导对大型信托公司发展的倾向性也很明显,如上半年备受瞩目的“99号文”及《关于99号文的执行细则》,除对信托风险化解提出要求外,明确信托公司“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功能定位,推动信托公司业务转型发展,回归本业。其中在执行细则中明确了禁止信托公司委托非金融机构推介信托计划。
中建投信托研究员王苗军认为,从信托公司产品销售的历史背景和现状不难看出,监管机构进一步严格禁止第三方理财机构代理销售信托产品,短期内将对信托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自身销售能力建设不足的信托公司,而并非对信托行业整体的影响。
有信托分析人士指出,从去年以来,连发的政策引导信托公司向自主管理方向发展,这对拥有较强资源,同时也在财富管理领域探索较多,经验丰富的大型信托公司来讲倾向性明显,相对来讲,很多公司在过去的几年中并未找到专一特色的领域,而是随行就市,在今年愈加激烈的竞争中,其盈利恐怕更难有起色,预计行业内两极分化的趋势会更加明显。
相关报道:
东方财富网:
http://trust.eastmoney.com/news/1661,20140919425856514.html和讯网:
http://trust.hexun.com/2014-09-19/168635671.html